产业兴旺的“幸福路”铺到群众家门口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近年来,克州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产业,持续拓展就近就业增收渠道,将产业兴旺的“幸福路”铺到群众家门口。
吨包袋变“钱袋”
走进阿克陶县巴仁乡加依村的村办企业吨包袋加工厂,员工们聚精会神地操作机器缝制吨包袋。在缝纫机的“哒哒”声中,村民阿尔祖古丽·伊萨克不一会儿就制作完成了一个吨包袋。自从加工厂投产以来,她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有不错的收入,这让她很高兴。
“加工厂设备先进,技术团队专业,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可观,我觉得挺好。”阿尔祖古丽·伊萨克说。
阿克陶县巴仁乡加依村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办吨包袋加工厂,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良好的技术团队,把就业岗位带到村民身边,使吨包袋变“钱袋”。
为提高质量,加工厂采用优质材料制造承载能力强和耐用性能好的产品,并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化设计,满足市场供应。
吨包袋加工厂的成立,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15名村民稳定就业。
随着订单的增多,加工厂不断提升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新生产设备。目前,加工厂已经有10台缝包机投入生产,还有20台新设备即将投入生产。
“将继续优化生产流程,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及时掌握用工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帮助群众端稳家门口就业增收的‘铁饭碗’。”村党支部书记马军说。
驼奶香飘致富路
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地处帕米尔高原,养殖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大多数村民有养殖骆驼的传统。骆驼奶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具有助消化、强筋健骨、美容养颜等功效,因独特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村“两委”成立村办企业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收购骆驼奶,带动村民发展骆驼养殖。
在骆驼养殖户家的圈舍内,一峰峰骆驼膘肥体壮。村民忙碌地挤骆驼奶,这些骆驼奶被送入合作社进行下一步处理。目前,村里共养殖190余峰骆驼。
合作社每天从养殖户中收购生鲜骆驼奶后,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和初加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到各地。目前,坎久干村初步形成了“骆驼养殖+驼奶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合作社负责人哈斯木·克力木说:“我们每天都从骆驼养殖户家中收购生鲜骆驼奶,1公斤生鲜骆驼奶以40元的价格收购,给村民带来稳定收入。下一步,计划提高骆驼奶的产量和质量,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农村垃圾“变废为宝”
在农村,诸如秸秆、树枝、树皮等农作物废弃物,以往被视为乡村环境卫生治理中的棘手问题。然而,在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色帕巴依村,现在这些废弃物经过处理后,却成为驱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走进色帕巴依村龙兴木材加工厂,耳边传来阵阵加工设备的轰鸣声。在这里,农作物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转化为一根根规整的生物颗粒燃料。
村民胡达别尔迪·艾山吐尔说:“之前,废树枝、废木头我们都用来烧火取暖或者扔掉,自从成立了龙兴木材加工厂,这些废树枝、废木头都可以拿到这里卖,增加了收入。”
龙兴木材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废弃物处理的难题,为村民带来经济收益,还为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家里农活干完后,我有空就在龙兴木材加工厂务工,一天20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好。”村民努尔买买提·买买提依明说。
记者了解到,由村集体出资的龙兴木材加工厂自今年9月成立以来,已向县域内多家酒店及餐厅稳定供货。其生产的生物颗粒燃料因成本仅为传统煤炭的一半而受到欢迎。
村“两委”委员坎吉布比·白先巴依说:“下一步,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展市场,为更多村民提供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全媒体记者苏比努尔·依明江 米合丽努尔·依拉木 田超利 王颖新 熊宣然)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