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自治区人民政府 |  
首页走进策勒新闻中心政务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援策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 正文
 
策勒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2023年04月13日 13:18:32   来源:   (点击: )
[字号: ]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田地区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工作部署,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理念相适应,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全面推进和谐策勒乡村振兴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新疆和田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和田地区策勒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等有关国家、自治区法律法规、文件、相关技术标准、资料,以策勒县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为指导,编制了《新疆策勒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规划》对加强我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意义,为本县依法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积极防范、科学应对、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提供重要遵循。

《规划》2020年为基准年,2021—2025年为规划期。

《规划》灾种为策勒县内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规划》适用范围为策勒县所辖行政区。


一、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策勒县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策勒县南靠昆仑山与西藏交界;西南跨沙漠戈壁与和田县接壤;西邻洛浦县;东与于田县相毗邻;北部沙漠与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相接。315国道横贯县境,西距策勒县城70多公里,距和田市90多公里,东距于田县城70多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415公里。区内通往各乡、镇、场及牧区简易公路网均已建成,乡村道路为柏油路和砂石路交通较为便利。

2、地层岩性

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塔里木板块的东南部。地层除缺失古生界泥盆系、二叠系和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外,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县境内主要出露的地层有长城系(Ch)、蓟县系(Jx),石炭系(C)、白垩系(K,新生界下第三系(E),上第三系(N,第四系(Q)。侵入岩零星出露在中南部中低山区,块状,根据岩石形成时代划分为三期:元古宙、华力西期和燕山期。

3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跨越昆仑山褶皱带和塔里木地块两大构造单元。西昆仑中亚带、北亚带、前山褶皱带,和田坳陷和塔里木台坡则为次一级构造单元。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构造形迹支离破碎,残缺不全。

第三纪末期至今发生的构造运动在本区活动频繁,残留形迹明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有老构造的继承性、间歇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为区域性上升运动,同时出现上升的不均匀性,致使地层褶曲、错断及相对沉降。从昆仑山尖峭的峰脊,切割强烈的峡谷,喀拉喀什河弯曲、摆动、“V”型河谷及所形成的新老阶地。新第三纪地层的褶皱隆起,地震频繁等迹象,均为新构造运动的标志。

4、工程地质

县境内的岩土体按其成因和物理力学性质可划分为层状半坚硬-较坚硬岩岩组、层状半坚硬-较软、砂岩、砂砾岩、砂质泥岩岩组、砾质土体、砂土类土体、特殊土体等四大类六个亚类。

5、水文地质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水质总体较好;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及低山丘陵区,富水性较弱,水质较差;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皮牙曼山前广阔倾斜细土平原带,含水岩组岩性由,全新统-中上更新统冲积、冲-洪积、冲积相细颗粒碎屑堆积物组成,富水性中等-丰富,水质良好。

地下水的形成、富集、运移受多种因素控制。南部基岩山区是基岩裂隙水的形成、径流、排泄单循环带,同时又是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的补给源地;山前倾斜平原靠山前砾质强倾斜平原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的形成,强烈径流带;粉砂土绿洲平原和沙漠区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的径流、排泄带。

6、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影响,表现方式及强度不一。其中山区人类工程活动以牧业为主矿业为次,牧业以季节性牧业活动为主,分布有牧民的夏草场,每年夏、秋季节牧民在此放牧;平原区为以策勒县主要的工农业活动区,人类经济活动频繁且较为集中,主要经济工程活动方式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综合影响,地质灾害山区较发育,平原弱发育。

(二)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地域分布明显,地质灾害分布的总体格局表现为: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及中山区一带,平原区及沙漠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

崩塌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策勒河、恰哈河和乌鲁克萨依河中-下游的中山-低山丘陵区;滑坡主要分布于玉龙河上游、乌坦拉克河上游、乌鲁克萨依河上游、萨尔龙河、萨依巴格河中游及卡尔苏河上游的中山-低山丘陵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策勒河、恰哈河及乌鲁克萨依河中-下游各支沟的中山

(三)十三五防治成效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矿业开发的不断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策勒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将会增多,灾情加剧,危害严重,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县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较好完成《新疆策勒县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具体目标任务,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工作进入到新的阶段,防灾减灾成效显著,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明显提升

1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策勒县制定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汛期巡查检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2、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防御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成立了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乡(镇)、村组成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落实了防治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体系、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体系基本形成,防御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3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现全覆盖、勘查工作稳步推进

利用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完成了全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分布规律及特征、灾变趋势和成灾模式,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和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完成了新疆策勒县恰哈乡介格塔勒村泥石流、滑坡、新疆策勒县努尔乡亚其村滑坡泥石流2处重点隐患专项勘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危险性,为防治工程和监测预警提供依据。全面开展汛期地质灾害专项巡查、排查行动,针对各类重要地质隐患点、重点勘察治理项目共组织23次巡查、排查,参加人员67人。借助自治区技术单位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配备必要的应急调查监测技术装备,初步建成了专业、全面、反应迅速的地质灾害防御响应队伍。

4工程治理效果显著

完成新疆策勒县克孜勒尧勒村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策勒县山区四乡地质灾害防治建设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有计划的消除了策勒县克孜勒尧勒村泥石流、策勒县山区四乡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用地方债券资金开展的策勒县山区四乡地质灾害防治建设项目,自治区尚属首例,效果显著。项目的顺利开展有效的促进了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发展同时也为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被动应急状态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新局面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5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成效显著

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据地区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联合地区应急办、民政、水利等部门分析研判地质灾害发生形势及防治措施,形成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以电话、网络、传真等方式进行发布。十三五以来,联合地区自然资源局、地区气象局发布8期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对地质灾害的预防、避险起到至关重要的关键性作用,为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了信息保障。

6、群测群防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初步建立了县(市)、乡(镇、场)、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对区划中109处重要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监测人员和责任人。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

7、防御响应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地区级政府部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驻守制度,借助地区专家库,对策勒县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配备必要的应急调查监测技术装备,初步建成了专业、全面、反应迅速的地质灾害防御响应队伍。各个乡(镇)、村民委员会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及时报告并处理险情灾情,组织协调管理、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8防灾行动社会参与效果明显

县自然资源局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培训工作,每年以3.19矿法宣传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6.25土地日”、“11.9消防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防治地质灾害”、“善待地球”等多主题、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活动。采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电视宣讲、板报展示、宣传手册发放等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尤其是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的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宣讲受众达数万人。这些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受灾害威胁地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损失。

9、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2015年开始,策勒县开始了以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为内容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较大地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水平,目前已完成,较大地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水平。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地质灾害点多、分布广,管理人员少,管理制度有待补充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实施的任务十分繁重,主要存在以上问题:  

1、制度可操作性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制度的落

已建立了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汛期巡查检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但是制度内容和可操作性存在欠缺,需要在实践过程进一步加强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2、地质灾害监测管理与运行规范、技术手段落后

地质灾害监测管理机构已初步建立,但缺少必要的监测设备及专业人员,监测网点的管理与运行不规范,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不到位。风险预警方法手段较为落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3、地质灾害预警水平较低

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设备缺乏;地质灾害监测点网覆盖程度仍显不足,缺乏针对不同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有效预警预报模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职能主要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承担,未能形成建设、旅游、水利、交通、铁路和气象等部门统一、联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体系。

4、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不足

十三五期间,未能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社会资金参与的地灾防治新局面,受自治区经费渠道和总额限制,加之县财政资金紧张,无法加大投入资金对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勘查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应急状态,尚未形成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新局面,离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地质灾害防治要求有一定差距。

5避让专业知识和紧急避险能力欠缺

矿山企业开展地质灾害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较少,企业员工缺乏避让专业知识和紧急避险能力。行政管理人员、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受威胁群众避灾避险演练不足。

6、地质灾害管控技术创新力度不足

仍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为主要模式,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能力不足,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统筹不够,尚不能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精准实施风险管控,急需创新管理方法,同步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广度和深度。

7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欠准确

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未及时纳入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未进行动态更新,对我地区科学、有效、精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十四五”防治形势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随着策勒县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及乡村振兴的加快和矿业开发的不断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策勒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将会增多,灾情加剧,危害严重,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工程设施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严峻,任重而道远。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自治区、和田地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落实上述要求,需要系统掌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推进监测预警水平,客观评价风险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能力

2、地质灾害仍将长期处于高发易发态势

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地震、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以及地质条件的差异控制,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泥石流、崩塌为主。地质灾害具稳定性较差-差、多集中于道路、水渠、矿山等和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区域的特点。从近几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地质灾害总体变化不大,但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点有进一步增加和威胁程度变大的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局部地方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县境南部山区为地震活劢强烈地带,地震趋于活跃,震中大多呈东西吐带状分布,历年来策勒县及周边已发生6.0级以上地震次,最大7.3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概率加大。县在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项目较多,工程建设活动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由地震引发并加剧各类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强降水事件地震事件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呈增长趋势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急需改善、形势依然严峻

地质灾害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形成机理复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动态性、复杂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在技术方面,精准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精准把握成灾规律、精准实施预警预需理论和方法创新。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分准确度和精度仍不高,还不能满足当前风险管控的需求。

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面,我县仍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为主要模式,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能力不足,尚不能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精准实施风险管控,急需创新管理方法,同步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制度体系、群测群防体系、人才体系、资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群测群防人员不固定,以兼职为主,缺乏工作经费保障,专群结合监测覆盖面不够;综合治理资金投入较少,威胁性较大的中小型隐患点未得到处置;对行政管理人员、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对受威胁群众避灾避险演练不足。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山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新建住房,往往因缺乏防灾投入,面临地质灾害潜在威胁,地质灾害风险不断增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完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围绕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规划、监测预警和信息化、综合治理、应急防治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提高防治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采取全面排查隐患、彻底摸清情况,分类科学研判、精准综合治理的策略,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目标和任务,研究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部署,编制合理、可行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助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强化隐患调查排查和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完善群测群防,推进群专结合,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升能力、降低风险

把减轻地质灾害风险贯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过程,创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技术方法,全方位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基层防灾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努力把地质灾害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3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聚焦防灾减灾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及重点地区、重要隐患点和关键时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部署,务求实效,有效防范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  

4、分布实施、全面推进  

综合考虑我县地质灾害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重点抓好对人民生命财产和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有严重危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力争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带动和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紧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风险调查评价及防治规划工作,集中资金优先安排基础性调查、勘查、监测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做到近期与长远相结合,重点防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5统筹协调、分工负责  

坚持地区一盘棋,地区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分级负责,承担主体责任。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切实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

6、依法依规,科学减灾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破坏性和动态变化性特点,强化基础研究,把握其发生变化规律,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科学防灾减灾。

(三)规划目标

2025年,有效提升县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围绕“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等关键问题,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1基础调查评价全覆盖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纲要和自治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策勒县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对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地面验证,加强地质结构和致灾机理研究,基本查清全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变化特征。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探索推行双控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在重点地区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力,“隐患在哪里”和“结构是什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专项勘查稳步推进针对8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项勘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危险性,为防治工程和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3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完善“人防+技防”监测预警网络和气象风险预报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度、时效性和覆盖面;完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水利、地震、交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地质灾害预报会和预警联动机制,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什么时候发生”预警能力。

4治理工程全面落实。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对已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修缮加固,提高住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

5、应急防治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应急防治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包括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自然灾害防御水平、信息化建设、完善更新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等方面内容。

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实施,显著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构建网格化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体系,明显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划定

(一)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我县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次之为泥石流及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策勒代里亚、乌鲁克沙依里亚、奴尔代里亚流域中上游。

泥石流灾害均发生在4—9月汛期,特别是7月底至8月初。由于本区泥石流均由降雨形成瞬时性暴雨洪流所引发,按其物质组成及地形形态条件可划归为沟谷型泥石流。

滑坡和崩塌发生时间也多发生在4—9月,受雨水冲刷及浸泡,在崩塌体下方形成凹腔,或沿滑动面渗漏,产生地质灾害。

空间分布上,县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中高山地区降雨较多,平原地区降雨较少,地形切割深,汇水面积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总的格局表现为:河床两侧地质灾害分布广,平原地质灾害较少。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强度、诱发因素、分布特征和人类活动强度,将全县地质灾害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低易发区(C)、不易发区(D)。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分布于恰哈河、策勒河两岸及博斯坦乡巴什喀拉苏-阿热勒力克一带,地貌属低山丘陵区-中山区, 该区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A1A2):

1)恰哈河、策勒河两岸崩塌、泥石流高易发亚区(A1):

地貌单元属侵蚀低山丘陵区-中山区,地势较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多呈 “V”型,切割深度不等,区内岩土体类型为较硬-较软的层状以砂岩、泥岩、砾岩为主的碎屑岩岩组,植被稀少,降雨较少,人类工程活动以农村建设、道路开发、农业、水利枢纽开发、旅游活动等为主。由于受地形、构造、降雨、地震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该区成为崩塌、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区。

2)南部努尔乡亚其村一带滑坡、泥石流高易发亚区(A2):

主要分布在南部努尔乡亚其村一带,地貌单元位于剥蚀中山区,地形起伏,岩性多以第四系粉土、砂砾石为主,植被较发育,多为夏草场,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以农村建设、农业、牧业、旅游活动为主。沿线公路一侧斜坡坡度较陡,山体表面多覆盖厚层粉土,冲沟发育,在连续性暴雨影响下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包括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努尔河、萨尔龙河、赛依瓦克河、布藏河、阿克赛音河、卡尔苏河等河流的中游-上游的中山区一带,区内博斯坦乡巴什喀拉苏-阿热勒力克地势起伏较大,沟谷较发育,多呈 “V”型,切割深度一般,区内岩土体类型为坚硬的中厚层状以灰岩、大理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岩组,砾类土单层土体为主,为滑坡、崩塌灾害的高发区;乌鲁克萨依河以西地形起伏,基岩出露,植被覆少,岩体风化较严重,冲沟发育,多发生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乌鲁克萨依河以东中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山体多为粉土覆盖,植被发育较好,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内道路多为乡村道路、矿山道路及牧道等,人类活动多以乡村建设、道路开发、水利枢纽开发、牧业、农业、旅游活动等为主,同时伴随有少量矿业活动。受地形、地质构造、降雨、地震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该区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高发区。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区及高山-极高山区地带,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该区进一步可划分为两个亚区(C1C2)

1)南部高山-极高山区亚区(C1

主要分布于县境南部高山及极高山区。区内地形相对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差,基本无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弱发育。

2)南部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2

主要分布于县境南部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等河谷地带,地形较陡峭,岩性为泥岩、砾岩等,风化较严重,表层覆盖松散亚砂土层,沟谷两侧坡积物丰富,易形成崩塌、泥石流灾害,规模多为小型,对道路、耕地及水渠产生一定的危害。该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以乡村建设、道路开发、水利设施、农业及牧业活动等为主。

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

区内地势平坦、开阔,区内环境地质条件不具备产生地质灾害的因素,平原区人类活动以修建道路、水库、水利工程、农业及少量矿业活动为主,沙漠区无人类活动,经本次调查,人类工程活动未引发地质灾害,区内无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在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分区的基础上,结合策勒县地质灾害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并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认识,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策勒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各区的基本情况详见附表三。

1、地质灾害高危险区(

主要分布在策勒县西南部恰哈河、策勒河中游两岸,南部努尔乡亚其村一带。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以农村建设、农业、牧业、旅游活动等为主。区内垂直高差较大,地形起伏,岩性新近系的砂岩、泥岩、第四系粉土、砂砾石等为主,人类活动密集且活动频繁,地质灾害发生造成威胁严重。

该区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区(12):  

1)西南部恰哈河、策勒河中游两岸高危险区(1

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恰哈河、策勒河中游两岸,地貌单元位于低山丘陵区-中山区,垂直高差较大,地形起伏,岩性多以新近系的砂岩、泥岩为主,自然风化较强烈,植被稀少,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以农村建设、农业、旅游活动为主。河谷两岸垂直切割强烈,山体陡立,冲沟较发育,再暴雨或连续性暴雨影响下容易诱发泥石流和崩塌灾害。

2)南部努尔乡亚其村一带高危险区(2

主要分布在南部努尔乡亚其村一带,地貌单元位于剥蚀中山区,地形起伏,岩性多以第四系粉土、砂砾石为主,植被较发育,多为夏草场,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以农村建设、农业、牧业、旅游活动为主。沿线公路一侧斜坡坡度较陡,山体表面多覆盖厚层粉土,冲沟发育,在连续性暴雨影响下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地质灾害中危险区(

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南部的包括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努尔河、萨尔龙河、赛依瓦克河、布藏河、阿克赛音河、卡尔苏河等河流的中游-上游的中山区一带,区内乌鲁克萨依河以西地形起伏,基岩出露,植被覆少,岩体风化较严重,冲沟发育,多发生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乌鲁克萨依河以东中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山体多为粉土覆盖,植被发育较好,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区内道路多为乡村道路和牧道,人类活动多以牧业、农业、旅游活动为主,同时少量矿业活动。

3、地质灾害低危险区(

主要分布在策勒县南部高山-极高山区低山丘陵区、中部冲洪积平原区及北部沙漠区。

1)南部高山-极高山区一带低危险区(1

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以旅游开发、修建道路等活动为主。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基本无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

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本次调查无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2)南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冲洪积平原区及北部沙漠区低危险区(2

区内地形平坦开阔,地层以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为主,地质灾害发生条件不充分,地质灾害不发育。低山丘陵区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等河谷地带地形较陡峭,岩性为泥岩、砾岩等,风化较严重,表层覆盖松散亚砂土层,沟谷两侧坡积物丰富,易形成崩塌、泥石流灾害,规模多为小型,对道路、耕地及水渠产生一定的危害。该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为修建道路及水利设施等。平原区区内地形较平坦,为县城农业、城镇建设等主要集中地,基本上不具备地质灾害发育条件,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定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结合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状况及当前的技术可行性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根据以上原则,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域上的展布特点,进一步划分出3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亚区。

(一)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恰哈河、策勒河中游两岸,南部努尔乡亚其村。区内人类活动密集且活动频繁,主要以农村建设、农业、牧业、旅游活动为主,地质灾害发生时易对集中居民区威胁较严重。

(二)次重点防治区(

主要分布南部的包括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努尔河、萨尔龙河、赛依瓦克河、布藏河、阿克赛音河、卡尔苏河等河流的中游-上游的中山区一带。区内地质灾害多分布于重要的乡村公路两侧,人类活动主要以农业、牧业、旅游等活动为主,同时有少量采矿活动,在降雨、切坡等影响下易对公共设施、交通干线造成危害。

(三)一般防治区

主要分布在南部高山-极高山区、低山丘陵区、中部冲洪积平原区及北部沙漠区。其中南部中山-高山区基岩裸露区,人类活动稀少,地质灾害弱发育;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不充分;低山丘陵区策勒河、恰哈河、乌鲁克萨依河等河谷地带地形较陡峭,岩性为泥岩、砾岩等,风化较严重,表层覆盖松散亚砂土层,沟谷两侧坡积物丰富,易形成崩塌、泥石流灾害,规模多为小型,对道路、耕地及水渠产生一定的危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部署

(一)近期工作部署(2021-2022年)

1、基础调查评价

1.依据《自治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和田地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充分沟通配合,依靠普查队伍及其技术力量,完成策勒县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价为全面掌握策勒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数据。各部门充分沟通配合,依靠专业队伍技术力量,以策勒县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资料为基础,实现一库两区划,即完善更新策勒县地质灾害数据库,配合完成编制和田地区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汇编工作。

2、地灾专项勘查

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选择灾情、险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专项勘查工作。完成策勒县安巴村崩塌泥石流灾害、策勒县康托喀依村泥石流灾害等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专项勘查(附表六)。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成因、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监测预警点安装提供依据。

3、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配合和田地区完成策勒县优选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工作,完成策勒县基础施工和普适型监测设备安装及试运行全面完成监测对象基础资料录入、预警模型初设等工作,启动正式运行。  

2.2022年度继续推进专群结合监测网络建设,积极配合和田地区第二批优选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工作,配合自治区开展常态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确保指挥调度到位。

3.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精度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细化模型研究,定期开展预报预警,切实做到风险预报预警研判及时到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发送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群测群防员,实现进村入户到人,及时进行巡查、排查和上报信息。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安排部署策勒县康托喀依村泥石流灾害、策勒县恩尼里克村崩塌泥石流灾害等2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程。

(二)远期工作部署(2023-2025年)

1、进一步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评价

开展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基本查清本县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变化特征,分类提出监测、治理、搬迁避让、销号等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智慧服务平台和风险区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2、继续开展地灾专项勘查

针对灾情、险情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继续开展专项勘查工作。完成新疆策勒县安巴村崩塌、泥石流灾害专项勘查、新疆策勒县阿西村泥石流灾害、崩塌专项勘查(附表六)。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成因、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3、加大重点地质灾害治理

安排部署策勒县新疆策勒县安迪尔村泥石流灾害、策勒县玉如克塔什村泥石流灾害等6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

4应急防治水平提升

1.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建立并落实县(市)、乡(镇、场)、村地质灾害防灾组织体系,落实防灾责任,保证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由人民政府下发执行;编制或更新并实施年度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防灾预案;编制或更新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避险明白卡,建立档案,开展检查巡查和应急调查,会同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风险预警工作(附表九)。

②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第一道防线”作用,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人员配备巡查记录仪,适当发放汛期信息通报电话费补贴。加强基层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

2.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监测预报预警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配合和田地区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发育规律、致灾机理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成果运用于我县监测预警工作中。对于威胁人口较多、暂时难以搬迁避让和治理的斜坡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专业监测,结合群测群防,为紧急避险提供预警依据。

加强部门合作,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和联动机制,密切关注雨量变化情况,结合各区地质环境条件,科学研判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高地质灾害监测水平和气象风险预警准确性。到规划期末,筑起一道组织完善、管理有序、运行正常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防御屏障,形成以乡(镇)、村为重点的群众报灾、避险、人人参与、全社会防灾、治灾的新局面。

3.完善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

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由行署统一领导,建立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应急组织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响应及时的应急反应机制。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与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基本形成横向到人(监测责任人)、纵向到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案体系,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和应急处置与救援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有专家参与的应急指挥中心,配合策勒县应急办公室,建立应急抢险队伍,配置相应应急装备。指导建立防灾责任制和防灾预案,定期每年开展2-3次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1-2演练,完善和充实基层科学防灾减灾体系并做好抢险工具及物资储备。(附表九)。

4.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高度重视减轻灾害风险,切实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坚持防灾减灾有机统一。

坚持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地质灾害,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复杂性,准确把握灾害次生规律,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各种手段,科学应对地质灾害。

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坚持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率优先、自愿自助的原则,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防灾减灾联动机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工作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5.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完善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合理分工,职责明确,提升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提高科技支撑水平,统筹协调防灾减灾资源、力量,

创新风险管理方法

在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控体系基础上,利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成果,综合考虑地质、地形、诱发因素、承灾体等,划定更为精准风险防范区,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在县域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实现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形成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

健全防御技术支撑体系  

全面建立完善县、乡、镇三级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建设和汛期驻守专家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专业技术队伍包县技术服务,提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能力,做到技术力量保障到位。

加大防灾减灾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现代化防御技术装备应用。  

推广应用高精度遥感、InSAR应用,配置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三维激光扫描等地质灾害防治新型技术和装备,推进地质灾害防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信息获取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和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等。

6.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强化灾害风险防范,发挥气象、水文、地震等防灾减灾部门作用,完善分工,提升灾害防线预警能力,加强灾害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各种灾害风险隐患、预警、灾情及救灾工作动态信息共享;

健全自然灾害统计制度,规范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建立完善灾害损失评估的联动与共享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7.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常规方法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深入融合国家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四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互联互通,对我县地灾隐患实行动态更新。

建立基于移动通讯预警响应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分析、会商决策、信息发布和预警响应效率,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智能管控,为全天候、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信息支持。

8.完善、更新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

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及时纳入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并进行动态更新,为策勒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结合最新调查技术手段,提高易发区和规划分区划定精度,适时调整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规划分区范围,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可靠和精准的数据服务;利用城市管理大数据和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查明我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对象基本情况,形成信息完备的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借助互联网、物联网、高精度探测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三维信息采集。

七、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一)制度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出台与其相配套解释和适用。使策勒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实行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制。策勒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负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接受上级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切实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保障

本规划编制结合了本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公告和广泛宣传。人民政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领导,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各部门严格落实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联动高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督促检查防灾责任落实情况,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切实取得防治成效。

(三)资金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防治工作责任制。由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防治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原则,由地质灾害责任单位和受益单位承担;由自然因素造成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或列入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力争“十四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4500万元,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四)人才保障

持续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支撑保障能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智库建设,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加强县内专业队伍和技术人员统筹管理,组建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专业化队伍。

(五)社会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地质灾害防治地勘单位合作。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培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重点放在博斯坦乡,奴尔乡,恰哈乡和乌鲁克萨依乡加强民众识灾防灾意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自我防救能力,全面提升策勒县人民群众识灾、避灾、防灾、救助能力。

(六)机制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和动态评估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强形势分析,动态分析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问题。完善从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结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开展绩效考核  

已是首条
下一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意见建议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开办:策勒县人民政府       主办:策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策勒县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
地址:策勒县多斯鲁克南路127号  邮编:848300  电话:0903-6713409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03-6711095   统计举报电话:0903-6712422   涉企举报电话:0903-6711040

ICP备案号:新ICP备10003149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6532250001   公安机关备案号:653225-15001号